> 文章列表 > “枝条虽已故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枝条虽已故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枝条虽已故”的出处是哪里

枝条虽已故”出自唐代汤悦的《再次前韵代梅答》。

“枝条虽已故”全诗

《再次前韵代梅答》

唐代 汤悦

托植经多稔,顷筐向盛时。

枝条虽已故,情分不曾移。

莫向阶前老,还同镜里衰。

更应怜堕叶,残吹挂虫丝。

《再次前韵代梅答》汤悦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再次前韵代梅答》是唐代诗人汤悦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托植经多稔,顷筐向盛时。

枝条虽已故,情分不曾移。

莫向阶前老,还同镜里衰。

更应怜堕叶,残吹挂虫丝。

诗意:

诗人以代梅的形式,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。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境遇,诗人表现了友谊的坚韧和不变。梅花虽然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能够生长茂盛,它的枝条可能已经凋零,但情谊却始终没有改变。诗人呼吁人们不要因为年岁增长而感到沮丧,而是应该像镜子里的容颜一样,接受衰老的事实。此外,诗人还提到了残落的梅叶和吹拂梅花的微风上挂着的虫丝,这些细节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色彩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和友情之间的联系,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衰老的思考。通过梅花的形象,诗人赞美了友情的坚韧和持久,强调了情感的稳定性。诗中的\"托植经多稔,顷筐向盛时\"表达了梅花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能力,也暗示了友谊在困难时期的重要性。\"枝条虽已故,情分不曾移\"强调了友情的持久和不变。诗人通过\"莫向阶前老,还同镜里衰\"表达了对衰老的接受和对人生的思考,呼吁人们要勇敢面对时间的流逝。最后,诗人以\"更应怜堕叶,残吹挂虫丝\"来增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氛围,描绘了梅花的凄美和生命的脆弱。

整体上,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,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。它以简洁、凝练的语言,充满了哲理和情感,给人以启示和思考。